目前分類:節慶活動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去年唱的歌謠,大家還記得嗎?複習一下吧∼

#端午節手指謠歌詞(秋香老師提供):
五月五, 粽子飄香過端午
掛香包, 插上艾草和香蒲
賽龍舟,五彩繽紛齊飛舞
鼓聲響咚咚
咚咚咚咚強
咚咚咚咚強
快快樂樂過端午

另一則,來自台中磊川師訓的念搖(靜宜分享)
端午節 , 划龍船
鼓聲咚咚真熱鬧.
媽媽忙著包粽子
我和弟弟縫香包

#端午香包的做法
1、緞布剪出形狀,避免鬚邊,先用蠟燭燒過周圍(不在孩子面前做)。
2、縫線長度等於雙臂長,再穿針對折使用。用布邊縫法,可以孩子幫忙讓針穿過山洞。三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開始試著拿針,可以先畫好記號點,請他們照著縫。也可以請孩子幫針穿線,他們會很喜歡。
3、內部塞入包裹香粉的棉花,端午香包的香粉可在傳統香店找找看。
讀書會附近有:王振芳香鋪(芝秀提供),文山區保儀路32號,29392298。
永樂市場附近有;(秋香老師提供)長安西路193號,2559-7531。
*剪刀不交給孩子,等到約六歲才開始使用。(因為剪刀有分開、破壞的意思,不適合較小的孩子)
*在孩子面前盡量不做他們不能做的事。許多工作,可以在事前做好準備,放在籃子裡整理好,再帶到孩子面前。

waldo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讀書會進行了一年多了,去年我們經歷的許多節慶活動經驗,又可以輪第二回了。把以前留在討論區的內容,整理上來。提醒大家每年都要記得帶孩子一起重溫∼

以下內容,轉貼自小星球96年6月討論區

#節慶活動
1. 在節慶到來之前的一兩週就開始進行節慶的準備工作。這些工作讓孩子也看得到,最好也能參與。像是我們兩週前就開始著手縫製香包,大一點的孩子如果有興趣,也可以幫忙穿針、甚至用碎布自己練習縫紉。
2. 秋香老師今天在晨圈中也帶入新的歌謠和詩,有划船歌、慶端午等和端午活動有關的歌。當然原本孩子熟悉的歌曲還是保留著。
3. 在晨圈的最後,秋香老師用歌唱的方式,引導孩子跟著他走進說故事的地方,圍成個圈坐下來。秋香老師事前已經在圈的中央佈置好一張小小的季節桌,桌上鋪著布、放上花、蠟燭、和香包。老師在桌旁坐下,點上蠟燭開始說故事。老師用適合孩子的方式說起屈原的故事。「從前有一個國王,國王有一個好朋友是一位詩人....,後來傷心的詩人走入了江中,越走越深,漁夫們看到了,為了不讓江裡的龍去傷害詩人,就趕緊丟下手中的粽子...又擦上了雄黃、帶起了香包,讓龍不能夠靠近...,從此以後龍就不再出來了...」故事結尾說到了划龍船,老師又順著故事再唱了一次划船歌。「划呀!划小船!努力往前划,努力呀!努力呀!努力呀!努力向前划!」(後來,小寶整天都在唱這首歌)
4.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各項活動的意義,不一定要全說給孩子聽,但父母本身必須要知道。秋香老師在媽媽們做香包的時候,一邊做了完整的介紹。剛好在子牙兒的通訊上看到一篇極為完整的端午節介紹。其中大部分秋香老師都提到了,直接轉貼上來∼

季節性的呼應—端午節掛在門上的「掛飾」

端午將至,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聊到端午節的習俗,發現很多人對端午節的習俗之一--在門上掛著由菖蒲、艾草和榕樹枝葉綁成的「掛飾」不太了解。我在成長階段常聽母親講節慶的故事,因此就將我所知的和他們做了一些解釋。其實在華德福教育中,十分重視讓孩子體驗一年四季的流轉循環,並以季節慶典的活動,培育孩子愛、虔敬和感恩的心。因此借著子芽兒這份通訊,針對端午掛菖蒲、艾草和榕樹葉這個習俗的由來做些整理和說明。

端午節是相當古老的傳統節慶,雖然大家都熟知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,但實際上端午節的歷史,卻比屈原投江還要更悠久。它主要是源自於古人對「惡日」(夏季容易生病,所以有惡日的說法)的禁忌,而利用端午節達到「衛生宣導」的功能,集體進行一些「驅邪避惡」的行為,如以藥草泡水沐浴、喝雄黃酒、綁五彩絲線和掛五時圖(畫有五種有毒動物:蛇、蠍、蟾蜍、蜥蜴、蜈蚣的圖)來避免生病。在中國的節氣中,從端午節開始正式進入盛夏,天氣十分炎熱,蚊蟲蒼蠅孳生,傳染病很容易發生,所以古人稱五月為「惡月」或「百毒月」。端午主要的習俗其實都以保健、避疫為主,在這時節古人除了會製作一些可治病的藥丸,也會用天中五瑞--五種植物: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。而其中最常使用到的是菖蒲和艾草。

菖蒲居天中五瑞之首,它的葉狹長如劍,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,插在門口可以避邪。所以方士們稱它為「水劍」,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「蒲劍」,可以斬千邪,並取菖蒲葉泡酒喝。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,插在門口,可使身體健康,代表招百福,也有關於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。傳說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,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,掛在門上或用來針炙,最具有療效。在不同的年代中菖蒲和艾草被編成不同的形狀(如虎和天師的形象),懸掛或裝飾在其他物品上。
掛菖蒲和艾草的習俗傳到臺灣,則又加入了榕樹枝條,可能也跟民間認為榕樹葉可去除不好的東西的習俗有關。有關插榕樹的習俗,前清王瑛曾的《重修鳳山縣誌》(一七六四年)卷三附錄中的敘述:「門楣懸蒲艾兼插禾稗,謂可避蚊蚋;榕一枝,謂老而彌健。」民間另有一種說法,認為插艾、榕能使身體強健。俗話說「插榕較勇龍,插艾較勇健」。因此臺灣的習俗是將菖蒲、艾草、榕枝用紅紙綁成一束,然後插或懸在門上。目前在端午節的期間,在一些傳統市場中仍可看到販售已經紮成一束的菖蒲、艾草、榕枝。(文/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工作夥伴 婁序平)

出處︰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通訊 第3期(96.6.15)

waldo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